> 警务资讯  > 警营文化  > 警察文学
我的老家: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村庄
  • 日期: 2016- 01- 04 15: 50
  • 来源: 市公安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诸暨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 刘纪明

 

  

 

  一个村庄,只有离开得久了,她的内在风景与久远的历史才会被深刻怀念与挖掘;而当历史已经成为传说,那么这个村庄的人文越来越值得探究;如一部倒放的影片,村庄愈行愈远 历史却越走越近……于是,我想伸手抓住,更想娓娓道来……

  我土生土长在诸暨陶朱街道刘家山村,是周边少有的大村,村人全部姓刘。那时候,我们村是唐山乡政府所在地,中心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卫生院、供销社、信用社等公办机构全部设在我村,四邻八村需要农资化肥、日用品、存钱取钱的,以及村干部们到乡里开会的,都得往我们村里赶。那时,刘家山村着实兴旺。

  兴旺的刘家山村有着传奇的故事,我们刘家人是皇家后代……

  村里有香火兴旺的刘家始祖祠堂,每年农历十月廿三刘家太公生日那天,每户刘姓人家子孙,包括几代出嫁的刘家女人都会携婿带子回来祭拜,其中也包括我,虔诚祈祷刘家祖祠香火连绵,子孙不绝。一些念佛老太太则要坐一个长夜诵经。村里还会连续做上几天大戏,周边村民纷纷赶来看戏,盛况空前。

  而说出来也许会让人惊奇,刘家祠堂世世代代供奉的始祖太公不是别人,却是刘彦昌!传说刘彦昌是玉皇大帝的殿前金童托生到刘家的,和玉帝小女儿华山娘娘有过一段姻缘,生了儿子刘沉香。著名的民间传说《宝莲灯》沉香劈山救母,说的就是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具体故事细节已无从考证,但从古至今,刘家山村从来不演《宝莲灯》这出戏,因为想演也演不成,戏台上总会出各种故障让它黑灯瞎火。后人悟出了其中道理,后来就没有人再敢尝试。

  不知过了几生几世,刘家传到了汉高祖刘邦一代。

  西汉末年,丞相王莽篡权专政,下令诛灭刘秀九族。当时有一房刘秀宗亲,逃出京城,当时一路追兵追杀,可怜刘氏兄弟三人亡命江南后。穷途末路之际,我们的先祖逃到诸暨一个村庄,看见山坡上有一处洞穴,洞口结满了蛛网,他没有半点迟疑一头钻进洞中。大概是先祖有天神庇护,命不该绝,那个破损的蛛网立即被一群蜘蛛快速结好。追兵很快追到洞口,将领看了看洞口完整无缺的蛛网,挥了挥手就带兵追向别处。他判断如果刚刚有人进入,那么洞口的蛛网不会这么完整。自此以后,我们的先祖就摆脱追兵,在这个村庄立住了脚跟,子孙繁衍,全村姓刘,这就是刘家山村。

  和先祖一起逃亡的另外两个兄弟同样在浙江一带立住了身,只不过他们为了避免追杀,都改了姓,把刘姓改为金姓。因为繁体字“刘”,由“卯”“刀”“金”三部分组成,去掉“卯”和“刀”,就是“金”。但他们虽改姓不忘本,即有了“活金死刘”的家规祖训,生前姓金,死后重新改回,家谱或墓碑上一律显示为姓刘。这个奇特的风俗现象,始终处于一种隐蔽的流传状态,从不公开,深藏于心中,成为金姓一族精神上的皈依,代表了刘氏家族的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在我们小的时候,还常听老人说,从前刘家庙里祭祖,浙江省内一些金姓人家会派人赶来一起祭祖,金家和刘家的念佛老太太还会一起坐夜诵经。“刘、金同宗同祖,是一家啊。” 据说,“活金死刘”在浙江有2万人左右。

  后来,刘家山村的子孙们为先祖藏身过的山洞旁建了一座庙,就在刘家山村的东南方。历经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庙宇早已被毁,但原址仍在。庙前一棵古老的香樟几十年前被雷劈成了两半,残存的一半仍然枝繁叶绿,顽强地生长着,谁也不知道它的寿命已经几许。

  在此繁衍生息的刘家人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渐渐成为周围最大的村庄,人丁兴旺,耕读传家,勤劳善良。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在日本军队开进诸暨三都时,本来是要火烧刘家山大村的,但不知怎么回事,到半路时,日本佬突然换了一个方向,把刘家山村附近的小山村——江山村给烧掉了。据说,这是刘家太公的威神让日本鬼子晕头转向,刘家山村得以完整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村就成为了乡政府所在地。作为乡“首府”,生活的便利度和心理上的优越感,自是乡邻无法比拟的。

  刘家人崇文重教,读书、经商、办实业,各行各业,人才辈出。在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中,古老的刘家山村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也许是被这方灵秀的山水所吸引,抑或是被厚重的人文历史所感召,目前,投资达25亿人民币的诸暨海亮教育园区落户刘家山村。 该校在我村西面征山地1280亩,建立了包含普通教学区,国际学校区在内的6所寄宿制学校,含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定位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到时来刘家山村求学的,将不再是过去的四邻八村,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这必将为刘家山村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插上现代化的翅膀,演绎出一个全新的传奇!

  在滚滚红尘中,村庄和人一样,终将化作一抹尘埃。但是历史将会延续,只要精神的传承在,无论度过几世几劫,我们终能寻觅得到村庄的印记,追溯得到我们曾经的脉络和根系……

  愿我们的村庄永远留存。无论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