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务资讯  > 警营文化  > 警察文学
不爱江山爱美人——浅议“红颜薄命”这一伪命题
  • 日期: 2017- 10- 11 15: 28
  • 来源: 绍兴市公安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嵊州市公安局 饶湫波

古代四大美女,依时间排序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民间对她们素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说。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述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贵妃醉酒的故事。故事虽好,但四大美女的命运,却常被文人们谑以“红颜薄命”,那么,红颜真的薄命吗?我看未必!

话说建安五年,亦即公元200年,袁绍发布讨曹檄文,并亲率十万精兵,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尽管袁绍兵多将广,占据优势,无奈战端一开,举棋不定的袁绍,多次错失良机,结果七万多主力被歼。大势既去,袁绍只好带着残余亲随逃回河北,欲图东山再起,不料壮志难酬,两年后病逝。此后袁绍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为争遗权,阎墙不已。内部不和,外部又遭曹军数度来袭,不堪战事折磨的袁熙之妻甄氏,在一次跟随袁熙的征战期间,躲入洛河神祠,既为祈安,又避战火。

但没想到,曹军所向披靡,大败袁熙。这让甄氏很是惶恐,尤为要命的是,那次曹军竟然没有像往常一样得胜回营,而是漫山遍野地搜捕残敌,以求杜绝后患。于是乎,我要讲的第一个红颜“厚”命的故事,出现了。

话说时年13岁的曹植,骑着一匹白色战马,夹杂在曹军步卒中,一路搜索前行。也许是文人墨客喜欢庙宇寺院的缘故,抑或是冥冥之中老天的刻意安排,当曹植看到远处那座洛河神祠时,他竟偏离队伍,单骑前往。《三国演义》中没有叙述曹植为何要去洛河神祠的原因,反正,到了那里的曹植,先是将座骑系于神祠外面的一棵树下,然后信步走进祠内。 

曹植就是在这个时候,撞遇了甄氏。起初的一瞬间,甄氏十分惊慌,其实也不容她不慌,因为她遇到的是个曹军!看过太多战场杀戮的她,自然知道自己作为袁熙之妻,落入曹军之手的后果。好在这个时候,甄氏的美貌起了作用。曹植在魔怔了那么几分钟后,开始询问甄氏。

也是怪了,甄氏竟将生死置之度外,她不仅没有隐瞒,而且和盘托出自己就是袁家二媳的身份。就在甄氏静等项上人头离躯之际,让她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曹植先是叫她别怕,继而走到祠外,牵来那匹白马,一边将缰绳递于甄氏,一边说:“你骑我的马逃回邺城去吧。”甄氏大为感动,感动之余,她摘下挂于胸前的一枚玉佩,回赠曹植,以示纪念。

就这样,甄氏安全返回邺城,与家人得以团聚。不料袁家气数已尽,公元204年,作为袁家大本营的冀州邺城,竟然也被曹军攻破。曾欲死守邺城的袁熙、袁尚,顾不了家人,带着剩余兵将投奔辽东的公孙康去了。面对袁家的这次衰败,甄氏彻底认命了,认命的她就和婆婆刘氏相拥而泣,惶等曹军处置。于是乎,我要讲的第二个红颜“厚”命的故事,出现了。

话说时年17岁的曹丕,骑着战马途经袁家宅邸,忽然听得屋内传出哭声,已经杀红了眼的他好不烦躁,恼怒中跳下座骑,也不管几个守门曹兵的阻拦,径自闯入宅内,拔剑欲想斩了那对抱头哭泣的妇人。不想出自剑锋的寒光,竟让哭泣的年轻妇人抬头回眸了一下,也就是这一瞬间,曹丕感到一束红光眩目,于是上前将甄氏拽到近前,用衣袖将其脸上尘埃拭去,但见甄氏有倾国之色,就对甄氏的婆婆刘氏说:“我是曹丞相的儿子,愿意保护你家。你俩不要担心。”说罢,持剑坐于堂上。

 时隔不久,曹操来到袁家宅邸门口,问守将:“有人进去过吗?”守将答:“你的宝贝儿子就在里面。”曹操本想臭骂曹丕一顿,不想曹丕、刘氏先行向其说项,要求纳、送甄氏为妻,尽管曹操在袁家宅前设置岗哨,目的是想按照以往惯例,纳取袁家漂亮女性为妾,不想曹丕疾足先登,看中了甄氏,于是也就不好意思和儿子争了,便以“真吾儿妇也”一语,同意曹丕纳娶甄氏。

故事讲到这里,读者诸君应该会从上述两起事件中,明白一个道理:甄氏的美貌,无疑就是“厚命”的资本!事实上,史上大凡遭遇“难过美人关”的“英雄”,哪个不是因为垂涎美色之故?如不信,不妨换上牙暴、唇突、双眼鼓的“凤姐”试试!

作为一个已婚女人,甄氏竟然能让曹操的两个儿子,对其先后施以关爱,特别是曹植以她为原型,创作出了千古绝唱的《洛神赋》,这说明甄氏的容颜之美,一定无以复加!我一直对貂蝉成为四大美女之一,表示怀疑。理由是两次遭遇险境但却逢生的甄氏,其容貌之美,应该强于貂蝉,否则,她可能躲得过怜香惜玉的曹植之手,却逃不过心狠手辣的曹丕之剑。那么,同样是出在三国时代,为何甄氏进不了四大美女之列呢?私下以为,编纂史书的文人,将是否利国、利民、利君,作为评判美女的标准了:西施为了报仇复国、王昭君了国家一统、貂蝉为了铲除恶魔,这么一来,好像杨玉环的境界,略逊于上述三位美女,但是请注意,杨玉环的死,体现在她维护了君主的尊——假如贵妃不自尽于马嵬坡,唐玄宗安能挺过“安史之乱”?

女人的脸蛋美,是敲门砖!是入场券!是通行证!一个女人,能让男人,特别是英雄悦于自己,当是幸事。基于历朝历代中的许多美女,多被叱咤风云、驰骋缰场的英雄们囊括,因此文人们,就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阴暗心理,谑说“红颜薄命”,以求博得嘴舌上的些许快慰。事实上,无论古今,还是中外,容颜长得差强人意的女性,其“薄命”比例,远远高于“红颜”,如谓不信,请君不妨看看时下国内那些招录女性员工的广告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