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助3元坐车”“1天没吃饭了,求助5元吃饭”……这样的说辞是不是很熟悉。近年来,街头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或者驴友打扮的人向路人求助,其中有不少是骗子,他们此举完全是消费大家的爱心。
近日,记者进行街头测试,记者假扮丢了钱包手机的外地大学生,向路人求助,结果是求助金额越低越容易获救助。
从此次评测可以看出,路人是否出手相助,和求助的金额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求助的幌子,消费广大市民的爱心。而这些求助人员最惯用的伎俩就是求助小额现金,一般都不超过10元,不少市民觉得钱不多,就给了。
此次评测之所以分成了男女两组,是因为记者做实验前有两个预判:一是女性更容易博得同情,二是向异性求助应该更容易成功。然而,评测结果和预判大相径庭。
从性别分组来看,女记者求助的30人中,有8人愿意伸出援手,男记者组则为6人,差距并不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街头求助这件事上,性别差异的影响力有限,可能更多的要看演技。
警方提示:什么是路遇求助的正确打开姿势
从此次评测看,市民对于街头求助还是有较强防范意识的。向求助的人伸出援手,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充满了爱心和正能量,但爱心和正能量不能被一些不法分子所消费。
那么,路遇求助该如何应对呢?对此,民警给市民支招,要识别是不是骗局,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建议对方向警方求助。如果是骗子,在听到市民说的这句话后会直接走开,同时也提醒真正需要救助的人。
生活中是会有一些人伪装成受害者的样子去骗钱,不可否认也会有一些真的需要帮助的人。小小的爱心承载着大大的力量,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别人祈求帮助的时候,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