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里10点半,我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报案人称妻子同事在家发酒疯,求助派出所。
听到是醉酒警情,我不由一阵头大。因为多数醉酒的男人和生气的女人,都是听不进道理的。可既不能关押,送医院醒酒也不现实(所里人手不足),所以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可警还是要出。到报案人家里,我松了一口气,万幸未打架,醉酒的廖某也没砸东西。
先让协警小张拉开酩酊大醉的廖某,我询问老王夫妻。
原来老王妻子孙某与廖某是同事。今天下班,孙某不慎将手机遗忘在单位,廖某是个热心肠,他知道孙某住址,就揣着手机骑着电瓶车找过来。
没想到了孙某家,一摸口袋,廖某傻眼了,他竟然把孙某的手机不小心弄丢,电话拨过去已关机,显然已被人捡走。
虽然手机没送到还给丢了,可毕竟人家大老远送过来,又是饭点,孙某就邀请廖某在家里吃饭。换成一般人估计也不好意思,可廖某不但坐下了,还讨起了酒喝,酒没喝多少,醉了。老王想送客,一句话没说妥帖,廖某拿起砖头就要和老王过两手。孙某两边劝,一直僵持到十点半,老王实在没办法,报警求助了。
了解情况后,我劝廖某早点回家休息。廖某先胡搅蛮缠,接着又坐在台阶上说累了要抽烟,开始时答应抽完一根就回家,没想抽完又点一根,把我气得够呛,忍不住吼了他两句,他回吼我,还一直问我知不知道他是谁,最后还骂起了警察。
实在讲不通,我们只有带廖某回派出所去醒酒,却被孙某拦住:“警官,先听我说。一个原因他喝醉了,另外一个他刚被‘警察’骗了钱,对你们有意见。”
被警察骗了钱?我被勾起了好奇心,接着听孙某一说,才知道廖某前几天接到一个“外省公安局”的电话,说廖某涉嫌洗钱,目前已被全网通缉。廖某登陆“公安部”网站一看,发现“通缉令”上的内容果然都是自己的真实信息。做完“录音笔录”,慌神的廖某就依照对方指示,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入了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这些钱自然是一去不回。
孙某求情:“以前廖某酒量很好,被骗钱心里郁闷,加上今天来送手机本是好事,结果弄丢,才喝醉了胡言乱语,警官你原谅他一下!”
廖某在旁边抹起了眼泪,我过去拍拍他肩膀。等他抽完烟,我和颜悦色地说:“你喝醉骑车不安全,你住哪里?我们警车送你回去。”
廖某点点头,又眼泪汪汪地转过头:“警官,我被骗的钱还找得回来吗?”
民警提醒:冒充公检法诈骗虽然是老手段,公安、银行等部门也在积极宣传,可每年还是有不少人被骗。真正的公安没有“录音笔录”,更没有“安全账户”。另外因犯罪嫌疑人多在境外,疫情更加大了抓捕难度,所以钱找回来的可能性有,但是相比传统侵财型比如盗窃案件,概率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