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浙江省公安厅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浙江公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相关情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诈骗逐渐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主要犯罪类型。今年以来,浙江公安充分发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力军作用,坚决贯彻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云剑”“长城”“断卡”等专项行动,着力打好“打、防、管、控、治”组合拳,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多发态势。
为形成“全警反诈”和“全社会反诈”的新格局,自4月25日召开全省打防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会议以来,浙江公安全面部署、强力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省公安厅制定出台《全省公安机关加强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十条刚性措施》,并与省平安办、省联席办联合印发《浙江省“全民反诈”十条意见》,着力构建全社会反诈格局。
高举严打利剑。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浙江公安持续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发起全国、全省集群战役的凌厉攻势。
今年1至4月,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8万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771人,挽回经济损失8.8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5.13%、92.64%、143.09%,打处数量居全国前列。
为从源头上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今年1至4月,浙江公安共摧毁涉诈黑灰产团伙65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835名,缴获用于作案的营业执照、U盾1106套、银行卡1.01万张、手机卡3.26万张,关停涉案对公账户389个。此外,浙江公安不断加强预警及精准劝阻工作,今年4月以来,浙江公安共预警劝阻117.3万余人次,日均预警劝阻2.59万余人次,累计止付、挽损4.15亿元。
与此同时,浙江公安聚焦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在各级联席办统筹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防范活动。部分地市率先开展“无诈乡镇(街道)”等创建活动,对案件持续高发的乡镇、街道实行挂牌整治。此外,浙江公安联合通管局、人民银行等部门对“两卡”、对公账户买卖等突出问题部署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近期,浙江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出现了上升幅度趋缓、案损金额小幅下降的态势。
今年1至4月,浙江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和损失额仍然处于高增长的趋势态势,电信诈骗的犯罪形势十分严峻。此次发布会分别从案发区域、诈骗类型、通联渠道、受害群体性别、年龄、学历多角度分析了当前浙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
01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案件高发,被省平安办列为挂牌整治地区。
02网购退赔诈骗、贷款诈骗、刷单兼职诈骗、“杀猪盘”类诈骗成为最常见的诈骗类型,分别占案件总数的24.17%、18.78%、17.15%、7.84%。
03微信、QQ等主流社交软件成为犯罪分子与受害人建立联系的最主要通联渠道,分别占56.64%、30.28%。陌陌、soul等社交软件及世纪佳缘、珍爱网等婚恋平台引流后建立联系的比例在增加。
04受害群体性别女性占51.19%、男性占48.81%,百万元以上案件,女性占78.8%。
05“90后”和“80后”是主要被骗群体,分别占42.91%、24.45%。“00后”占17.80%,“70后”占11.99%。浙江省受害人年龄最大的90岁,被嫌疑人冒充其孙子出车祸需要医药费诈骗;年龄最小的8岁,因网购游戏礼包被诈骗。
06高学历人群被骗百万元以上重大案件占比较高,中大专以上学历受害人占54.6%。
下一步,浙江公安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高发态势,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中国示范区、法治中国示范区以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发布会由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聂展云主持通报。会上,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政委冯蒋龙通报公开通缉50名电信网络诈骗在逃人员名单以及100名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人员的惩戒名单,青田县公安局副局长张海忠介绍青田典型案例破案情况。发布会上,还现场播放电诈被害人、涉诈嫌疑人现身说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