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因“微粒贷”利率过高
被“客服人员”连番忽悠
最终掉入对方设计的圈套
33万余元差点“血本无归”
近日下午3时50分许
越城区公安分局城南派出所
接到群众报警称
自己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随后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值班民警汤利锋同队员
迅速出发寻找并进行劝阻
由于报警人随后一直不接电话
大家只得沿途慢慢搜寻
终于在二环南路高架下
发现了一辆停着的轿车
外观颜色跟报警人描述一致
车内女子此刻正拿着电话
同对方讨论着什么
“先把电话挂了,是诈骗!”
看到警车来到自己车旁
女子脸上闪过一丝慌张
试图拉上车窗“蒙混过关”
却被眼疾手快的民警
一把夺下手中的手机
将界面上的FaceTime通话挂断
“我差不多贷了33万......”
面对民警的再三询问
女子这才支支吾吾地
表示对方告诉自己
可以降低“微粒贷”的贷款利率
自己贪念作祟
便听信了对方
并陆陆续续从支付宝微信
“微粒贷”以及中信银行中
贷款整整338500元
就在此时
贼心不死的诈骗分子
再次打来FaceTime通话
只是这次的接听人
变成了身穿警服的民警
眼见即将到手的“肥肉”落空
对方气急败坏之下挂断了电话
将女子安全带回所内后
反诈民警一边为其
办理紧急止付手续
一边科普有关诈骗的案例
许久才回过神来的女子
连连向大家道着谢
33万余元最终被成功保住
套路是什么?
1、伪装“微粒贷客服”主动联系受害人
骗子冒充微粒贷客服、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工作人员等身份(如:银监会、某微贷、某东金融、某借条等贷款平台“客服”)主动联系受害人。
2、准确说出受害人信息,获取信任
为了获取受害人信任,骗子会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受害人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贷款等信息,进而实施精准诈骗。
3、虚实结合,打消顾虑
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对于正规贷款平台的认知度不高,易混淆的特点,向受害人发送贷款短信链接或者推送贷款广告,引诱受害者点击带有“微粒贷”字眼的不明链接,下载假冒的“微粒贷”APP,以假乱真,让受害者误以为是微信里的“微粒贷”程序。
4、以“影响征信”为由,让受害人恐慌
当受害人放松警惕后,骗子谎称与国家相关政策不符合,利率过高,需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产生严重后果。
5、要求转账完成“清零和销户”
骗子称只有清空贷款额度才能完成“清零”和“销户”,于是要求受害人前往各大网贷平台借款,并将所有资金打入指定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6、诱导开启“屏幕共享”
在上述过程中,骗子往往是会要求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对受害人的操作进行在线指导,同时诱导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其目的就是全程窃取银行账户卡号、动态验证码及银行密码等个人信息。
我该怎么办???
不轻信骗子的说辞
“微粒贷”目前并没有推出独立APP,市面上所有带“微粒贷”字样的APP都是骗人的,如有下载独立“微粒贷”APP赶快删除,一定是诈骗APP。
核实来电身份
微粒贷、监管机构等不会使用私人号码外呼,如接到陌生电话或收到陌生短信,对方又自称是客服,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
拒绝开启屏幕共享
遇到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到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屏幕共享等协助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
谈及征信别慌张
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删除或修改。如果对个人征信情况有疑问,可以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
善用国家反诈中心APP
下载后开启来电预警功能,遇到诈骗分子来电果断挂断或是拉黑号码,从源头上杜绝被骗可能。而且接电话时,如果是诈骗电话,反诈APP也会发出提醒。
说在最后
FaceTime是一款苹果公司iOS和macOS系统下利用网络的即时通信工具,只需要知道Apple ID或手机号便可以在陌生人之间点对点拨打语音或视频来电。但是这样的通信软件,成了诈骗分子新的诈骗“工具”。如非必要,可以通过设置关闭FaceTime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