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0日上午,新昌县公安局民警范菊钗又收到了一封熟悉的手写信。展开信纸,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虽然笔画有些颤抖,但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坚定和温情。这已经是张大伯第五次为范菊钗手写感谢信。五年来,信纸上的墨迹见证了这位83岁老人与人民警察之间跨越时光的温暖情谊。
张大伯上世纪60年代初参军入伍,70年代转业回乡,原以为可以开启新的生活,却因身体原因未能及时办理病休手续,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成了社会中的“透明人”。
面对生活的困境,张大伯只能依靠兄弟姐妹接济生活,无法享受任何社会福利,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都无从谈起。2019年6月下旬,张大伯走进了新昌县公安局行政审批科找到了范菊钗:“警察同志,我还能落户吗?”
范菊钗查找档案
接下来的两个月,范菊钗开始了漫长的“寻人之旅”。她像侦破案件一样,一点点寻找张大伯的身份线索。从档案馆到派出所,她翻遍了厚厚的历史资料;从张大伯曾经的服役部队到地方政府,她打了几十通长途电话,联系了无数人。终于,从泛黄的档案中,她发现了一行熟悉的名字——“张某某”!范菊钗立刻联系了张大伯曾经的战友、原部队相关负责人,逐一核实情况。
2019年8月,张大伯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户口簿和身份证。当范菊钗把崭新的户口簿交到他手里时,这位年迈的老兵竟然眼里闪烁泪光,半晌后,他缓缓地说道:“我以为这辈子都等不到了……谢谢你,范同志!”
那年,张大伯写下了第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感激与敬意。他在信中说道:“我原以为这辈子已经没有希望了,是你们公安民警给了我一个身份,让我不再是个‘无名之人’……”
然而,故事并未结束。落户后,范菊钗仍然牵挂着张大伯的生活。她定期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状况。2022年,范菊钗得知张大伯有生活困难,便迅速联系相关部门,经过多方协调,终于在8月为张大伯解决了公租房问题。
五年时光匆匆而过,每一年的正月,范菊钗都会准时收到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这是一场跨越五年的信件往来,更是一段深深嵌入岁月的温暖情谊。警民之间,心心相连,岁月不老,情谊不散。